ABOUT GREEPI
雷竞技raybet球类竞猜

乡村有些东西必须敬畏

发布时间:2022-06-09

现在,乡村价值还远远没有被揭示出来,有些重要的乡村价值,也许只有在丧失之后,才能被人们认识到,而有些东西一旦失去,就几乎不可能再恢复。

这提醒我们:一定要注重乡村价值的深入挖掘。
新农村建设,不能按照城市建设的思路去复制,更不是把乡村变为城市,乡村是自由的,新农村建设是要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。
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质化,而是在城乡差异中明确城乡功能定位,进而实现城乡功能互补。
随着城镇化的发展,乡村不仅不应该消失,而且应该变得越来越美丽。

01

生产价值:村落与土地密不可分

乡村具有生产价值,这一点非常重要,但往往被人们忽略。
乡村之所以长期存在,是因为乡村是适应农业生产的一种居住形态,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比乡村更适合农业生产的居住形态。
农业生产是乡村生产的主要内容,乡村是农业生产的地域场所,这是乡村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判断。
乡村的生产价值表现在两方面,一个是农业生产,另一个是手工业生产。
严格地说,没有乡村就没有可持续的农业生产。农民之所以住在农村,首要原因是离土地近,便于照顾土地。
有人说农民可以住在城镇的楼房里,然后开车一二十里地去种地。这样尽管很“浪漫”,但这完全是不懂农业的人的想象。
我们做过大量调查,凡是消灭了乡村的,基本上都削弱了农业,即使还有农业,也是不可持续的农业,人们往往是只管种和收,土地的地力得不到维护,可持续的农业变成了没有责任的农业。
很多人崇尚美国的大农业。
实际上,美国农业只用了100多年,就把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的地力消耗殆尽了。
美国反思工业化农业的后果,开始向东方农业学习。
20世纪初,美国国家土壤局局长富兰克林·金专程考察中国农业,并撰写了《四千年农夫》一书。
他认为,中国传统农业是一种经久农业,倡导美国学习借鉴中国的传统农业。
后来,美国农业学习得很好,也秸秆还田,也休耕轮作,也施有机肥。
而我们却不珍惜自己的农业智慧,机械模仿已经被证明有诸多弊端的农业方式。
总之,农业不能去农民化,也不能去农村化。大量事实证明,“不要农村的农业”是不可持续的。
乡村生产价值的另一个体现是乡村手工业。
传统乡村手工业也只有在传统乡村的环境下才能够保存。

近些年,很多人研究如何使传统手工业产业化、工业化,比如乡村的柳编、年画、风筝等,在某些地方实现了规模化生产,还出口创汇。
这从某一方面体现了乡村手工业的经济价值。但这种规模化生产也削弱了乡村手工业的文化内涵。
比如过年写对联,以前都是农民自己写,亲戚朋友、邻里乡亲也一起来想吉祥词语,一副对联凝聚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,这种文化效果不是去市场上买一副对联可以相比的。
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乡村与土地的关系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教授在他的《村落的终结》一书中指出:村落之所以为村落,不仅因为其务农,还在于其拥有耕地。耕地是村落最基本的生产资料,具有不可替代性。但村落与耕地的关系远非如此简单。
不论在什么地区,村落都建在离耕地最近的地方,不管村落的规模是大还是小。
近年来,由于人们对村落与耕地的关系缺乏深刻认识,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要耕地不要村落或要村落不要耕地的现象,人为地把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截然分开,结果是折腾了农村,伤害了农民,也危害了农业。


02

生活价值:与自然节拍相吻合

乡村生活体系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的,与被称为“草根工业”的手工业一起,不仅是农民重要的谋生手段,也是其生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在村落里,农民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,但有严格的季节约束,生活自给性强,主要消费品依赖于自己生产而不是市场。
传统乡村生活方式中的许多优秀成分,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。
随着城市病的出现,人们开始思考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有机生活热潮的兴起,低碳、慢生活理念的传播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追求,都要求人们重新分析和认识乡村的生活价值。
传统村落是依据人们的需要和感受而形成的,是一种复合、有序的空间。
人们生活在乡村,可以满足很多需要,而且很多需要是不可替代的。
现在城里人喜欢往乡村跑,就是因为乡村里有人们需要的生活元素或要素。
在乡村,粮食和蔬菜基本自给自足,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也自己生产。
除此之外,还有新鲜的空气、慢的生活节奏,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,与自然节拍相吻合,这是有利于生命和人的健康的。


乡村的生活方式是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。
所谓的高消费、超前消费,是一种野蛮无知的消费方式,消耗了不可再生的资源,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。
农民的低消费生活方式,更符合生态文明理念。
农民的生活方式中,包括习惯和习俗等,许多原本就是符合生态理念的。
比如就地取材、自我满足等。自给自足没什么不好。农民自己种的东西吃不完,或者送邻居或者上市场上去卖,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。
有人热衷于把农民这个生产者,变成纯粹的消费者,凡是他需要的东西都去买,认为这样做扩大内需、拉动消费。
但我认为,这种做法除了增加市场负担,还有啥其他意义吗?
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,导致了很大的浪费,而且导致市场紧张,增加了食品不安全因素。

03

生态价值:生物与环境协同共生

乡村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。
乡村存在于大自然的怀抱中,这里有人工种植的粮食、蔬菜、水果,还有数不清的野草、野花;有人工饲养的家畜、家禽,也有叫不出名字的野生动物。
在乡村,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土壤、河水、明媚的阳光和多样的地形等。
乡村就是一个生物与环境协同共生的系统。
乡村生活可以实现几个循环:
一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循环。因为有养殖业,所以农民种植的所有作物几乎都可以利用,乡村几乎没有垃圾。
此外,是生产和生活的循环。人的生活垃圾一般都回到田间,得到有效利用。
循环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维持运行都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内容,乡村生态系统的循环是维持乡村可持续生存的重要保障。
农业循环只有在村落中才能完整进行,这也是理解农业与村落关系的一个方面。
循环观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思想基础。
农民从事种植和养殖劳动,品种之间巧妙组合,这些都经过了长期选择和适应过程。
而我们现在许多乡村的做法是,按照城市的办法处理垃圾,结果可想而知。
一种文化被消灭后,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。
更严重的是,有些做法已经造成了很大问题,但决策者依然不觉悟。
乡村的生态功能还表现在很多方面。
农民种庄稼、种树,都可以起到净化空气、保持水土的作用。

图片
有学者研究过,某地存在一个村落,周围的物种、微生物群落等都会增加,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。
美国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认为,在城市、乡村与荒野这三种环境中,乡村扮演着帮助人们思考文化与自然问题的重要角色。
乡村是介于城市与荒野自然之间的环境,换言之,乡村是处于文化与自然的极端之间的缓冲地带。
没有一个城市能够缺乏乡村的支持而持续,乡村在某个意义上是被驯化后的自然,乡村体现着人类生产与自然荒野的相遇、体现着人类对自然的控制。
更重要的是,“在那里,我们是透过顺从自然以控制自然”。
乡村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,看待人们对自然的管理与控制,这就是乡村的生态文化。

04

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:乡村是文化的载体

乡村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教化,也可以称为教育。在乡村社区里,人们很容易学会辨别是非善恶。
这种功能的实现有两个条件:首先,每家农户都是开放的、透明的,一家有什么事全村人都知道;其次,村落里有自发形成的公共空间,可能是老槐树下、十字路口、小卖部前、水井边、戏台前等。
大家聚在一起聊天、传播信息,一般都是张家长李家短的内容。这种活动的参与人员非常广泛,男女老少都有。
在此过程中,人们学习到辨别是非的标准。
城市楼房里的家庭都是一家一户关起门来过日子,互不熟悉,也互不往来,因此,没有公共舆论的教化功能。
现在一些年轻人读到硕士、博士了,基本的礼节、礼貌都还不太懂,应该说与乡村的教化功能丧失有关。
乡村还有文化传承、保存的功能。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环境才能存在。乡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尊老爱幼、邻里和睦不是写在书里、挂在嘴上的,一定是在一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影响。
而且要存在一个群体,形成社会压力。谁家做得好,全村都学习,谁家做得不好,全村都谴责。
乡村中还有许多文化实体存在,比如祖坟、祠堂、家谱等,这些都对人的行为有很强的规范作用。
包括建筑的格局也是如此。传统乡村房屋里的上房,一定是老年人居住的,厅堂里的位置小孩是不可以轻易坐的。
平房推倒变为楼房后,老年人很快失去了原有地位,所谓的“主卧”都是年轻人在住。
前不久,我去云南的一个贫困地区考察,问一位当地人:“你一年中负担最重、花费最大的是什么?”
他说是“去做客”,邻里朋友家里有事去做客、给红包,一年的支出大概是四五千元。
我又问他:“一年中最高兴的事是什么?”
他回答也是“去做客”,大家在一起吃、喝、玩,很高兴。
我又问:“你能不能为了省钱而不去做客呢?”
他说:“不行,我宁可花钱。”

图片
由此可见,在乡村的熟人社会里,人们还得到了许多精神上的满足。
许多文化的保存都需要乡村这个载体。没有乡村了,文化也就不存在了。
现在许多人在呼吁保护乡村,但实际上研究还很不够。
一些学者认为要保护古村落,但认为一般村落可以拆除,因为有些村落确实已经很破败,房屋都倒塌了。这种观念是不对的。
所有村落都具有我们所说的生产、生活、生态、社会和文化等价值,都有其存在的意义。
文化不仅保存在古村落里,也保存在所有村落里。乡村的价值还可以列举出很多。
我们研究乡村,努力挖掘乡村应有的价值,还要分析乡村价值存在于什么地方,以何种形式存在,分析乡村价值对当今社会发展的价值以及保护、传承优秀乡村价值的途径和方法。
这样有助于在乡村发展中传承乡村价值,在乡村现代化过程中保存传统,让村民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,也能充分体验乡村价值带给他们的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

关键词:
Baidu
map